陆伯勋教授简介

   

 

       陆伯勋教授(Bor Shiun Luh, 1916.1.13-2001.6.4 )出生于上海市,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求学,于1948年获食品科学碩士学位,1952年获食品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加州大学(戴维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与著名的Herman Phaff教授共事,1986年7月1日退休。
       作为一名食品化学家、食品生物化学家和食品工艺学家,陆教授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对加利福尼亚、对美国乃至对全世界的食品工业和食品科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对加州果蔬加工业的突出贡献体现在:研究了番茄加工过程中的果胶变化、桃子加工过程中的褐变以及杏子罐装加工过程中的软化现象。此外,他对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的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和推动作用。他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科学系工作期间,甚至在他退休以后都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来自美国以外的学生和访问学者,在他的实验室中从事水果和蔬菜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他曾经先后指导过100多位留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回到各自的国家后在大学、政府和企业界担任重要的职位。可以说,他对世界范围的食品加工、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资源的开发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陆教授一生著作等身。他的著作涉及食品加工、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以及果蔬贮藏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除了发表200多篇研究论文以外,  陆教授出版了三本专著並参编了一些书籍中的86個主要章节。退休后,他仍笔耕不辍,他的最后出版物是一本书当中有关大米加工的章节,出版于2001年。
        陆教授的建议曾被许多机构采纳。他先后被邀请担任台湾国际发展介绍所(AID,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顾问(1965-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台湾顾问(1968-1969),联合国奥地利顾问(1972-1973),台湾国立科学院顾问(1973-1977),世界银行中国顾问(1985-1987)。他还是中国工程师协会食品加工方面的顾问(1969-1973 ),台湾新竹食品加工研究所顾问(1970-1971),台湾新竹食品科技协会顾问(1971-73)以及台湾新竹食品工业研究与开发研究所顾问(1972-1977)。陆教授也是成立于1975年“中美食品协会”的发起者、组织者,同时也是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由于他在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方面的突出贡献,陆教授获得过很多荣誉。1980年,他荣获台湾经济事务部突出贡献奖和中美食品协会颁发的对国际食品与科技有重要贡献成就奖。1986年,他被遴选为美国食品工艺学家学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理事。1994年,美国加州食品制造商联盟授予他突出贡献奖。2005年美国食品科技学会将其设立多年之“国际奖”命名为“陆伯勋国际奖”(B.S.Luh International Award),这份殊荣实为名至所归。
        陆教授不仅是一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而且是一位热心慈爱的国际友人。他慷慨大方、乐施好善、言传身教。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访问学者;他还遍访世界各地授课讲学,并亲自前往一些国家帮助他们发展食品科学与技术。 他还曾经被几位来自国外的学生新娘邀请在他们的婚礼上担任“代理爸爸”,因为他们自己的父亲不能前往。正如他的一位同事曾经说:“陆教授就像是我的爷爷。尽管我不是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但他对待我就像是他的学生一样, 十分关心我的研究与成长。”2001年5月,加州大学(戴维斯)食品科学系在陆教授退休之后又一次体会到了他对该系的贡献:他在该系捐资兴建了“陆伯勋食品实验室(the Bor. S. Luh Food Laboratory)”。当被问到为什么总是这样对别人慷慨相助时,陆教授总是谦虚的回答到:“相对于我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我所回报的只是一小部分。”
        陆教授生前一直关心母校的发展。2003年,陆伯勋教授的学生,我校农业与生物学院特别顾问、美籍华人李亚宁先生受陆教授夫人的委托,在我校设立“陆伯勋校友基金会”,首批捐款20万美元用于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建设。2004年4月“陆伯勋食品工程实验室”揭牌、“陆伯勋奖学金”首次颁奖。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启用。
        作为校友,陆教授是交通大学的骄傲。他的言行激励着我们交大的全体师生,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将秉承着陆教授的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