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现在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1-08-15 阅读次数:823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化、免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传感、纳米、分子印迹等技术在国外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监测。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各国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呈现快速、灵敏、高通量、标准化和产品化趋势。
   快速: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食品的安全性。国际上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产品在非实验室条件下,现场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检,如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受体传感器法、金标记法、DNA标记探针法、等温可视化扩增等。主要特点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假阳性相对较低;适用范围较宽,可测定各类食品;检测费用低。
   灵敏:目前要求农药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要求检测方法的精确性越来越高。例如,对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达到超痕量(10-15-10-12),这需要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和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由于色质联机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可靠的特点,不仅用于二噁英及多氯联苯等超痕量分析,在酱油中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方面已成为欧盟唯一认可的方法;而克伦特罗等兴奋剂的检测也从奥运会兴奋剂检测领域向食品禁用兽药监控的确证技术发展。传统的检测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方法,也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更加灵敏和快速的ICP-MS取代。
   高通量:目前,欧美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已经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兽药残留的检测也向多组分方向发展。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使用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国家有美国、德国、荷兰和加拿等。同时为了适用于不同介质样品的分析,一些国家(如美国等)将农药残留分析主要步骤中不同的模块,根据样品以及分析要求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处理分析流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多残留检测选择检索程序的前处理技术平台,使复杂的技术流程简化而又保证分析质量。
   标准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法律法规。由于各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限量阈值、检测技术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食品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时常成为各国设置贸易壁垒的合法理由,经常导致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为了很好的解决各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差异,达成共识,国际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国际兽疫局(OIE)等)正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标准化。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组织制定的病原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转基因食品等的检验方法标准不断更新。目前处于DIS稿、FDIS稿、CD稿以及2003年、2004年发布的新标准占SC9发布标准总数的一半以上。如何将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方法快速标准化已经成为各国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和检测体系建立的必然趋势。
   产业化:测试技术和科学仪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方法的产品化也是保障食品安全产业的重要环节。国际上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检测产品的产业化。目前国外已经在已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上,结合工业制造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主要八大类仪器与配套检测产品,如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检测兽药、鱼药残留的仪器、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检测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份的仪器、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上述仪器主要涉及色谱、质谱、生物传感、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微流芯片和分子印迹、萃取等检测技术。
   以上是当前各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大方向,目前我国的检测技术在标准和效率上与发达国家的检测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政府和科研人员应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预测、预报、预警、预防以及应急等各个方面形成完备的监督检测系统,从而保障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大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
   投稿人:邓云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