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发表时间:2011-04-25 阅读次数:820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从2000年的毒瓜子、苏丹红一号、红心咸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聚二甲基硅氧烷麦乐鸡等,到如今的双汇瘦肉精、有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毒生姜等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被当做儿戏。而在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整治风暴之后,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民众在对待此类报道时,从最初的生气、愤怒,转变成无奈,随之漠然,人人自危。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损害了购买者的身体健康,透支了社会公信力,甚至搞垮了企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京华时报》)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拷问着人民心理底限,法律底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综观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案件,花样层出不穷,问题涉及面越来越广。当务之急是稳定市场环境,重建食品安全防护网,给公众放心的食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食品监管要到位,铁腕执法。在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新闻媒体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食品监管部门往往在办公室等着单位送样品,“我这儿也没事”。等到食品问题曝光,才迅速反应,亲临现场,指挥查处。随后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迅速遗忘直至下一事件曝光。监管部门的失责和不作为成为普遍现象,执法温柔缺乏警戒效应,给了无良企业死灰复燃或改头换面重新上市可乘之机。


    二是提高食品标准,增加违法成本。中国的食品标准大部分制定与二三十年前,而现在食品相关行业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就有了强生婴儿米粉在面对瑞士食品安全调查报告严重超标的情况下,在中国叫嚣“完全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等诸如此类的案件。如果仍固守落后的标准,中国市场会成为发达国家违规食品的倾销市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而无良企业敢于用不断翻新的造假技术来挑战中国的食品标准,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宽松低价的违法成本。在英国一道菜出了问题餐馆被罚45万英镑,在日本挂牛头卖猪肉会导致公司停业,而我国现行规定最高罚款仅是“以一赔十”。 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与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不相匹配,企业的逐利性必然驱使它藐视法律而追逐更多的利润,对行业进步、社会进步造成极大的损害。

 
    三是发挥第三方预警作用,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第三方技术机构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具备中立立场,能够如实如期发布公告,能够发布让社会认可的客观食品安全检测结果,能够在市场和政府监管失灵或者不足时,参与监督,与企业形成风险预警网络,规范企业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食品信息收集、共享和发布平台,对公众食品安全科普力度低,消费者并不了解有毒食品信息,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或者规定知之甚少,往往在由专业人士报道后才加以重视,获得的信息严重失真和滞后,被动地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香港政府具有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而我们大陆在这方面几乎一片空白。


    四是建立群众举报机制。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总是消费者,这就决定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密切关注者。食品安全的管理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来监管控制,更需要借助消费者这一更广泛的监督力量,让无良商贩曝光受罚,近期食品安全通过公众举报或者公众网络曝光的事件表明,消费者的披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建立群众举报机制,扩大社会监督的功能,净化食品市场。

供稿人:李卉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