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摄入污染的食品后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急性腹泻是临床主要症状。造成食品污染主要来自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化学性毒物和含有毒 性的动、植物。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为变态过敏反应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食品生熟不分、操作制 作上交叉污染、食用未烧熟煮透、腐败变质和污染的熟食制品等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近期,北京市发生因食用凉拌螺片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的事 件,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卫生部早于2004年发布了第6号食品卫生预警公告,警示食品生产经 营者和消费者应避免提供或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食品来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 搞好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二、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三、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充分均匀加热煮透。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不饮用生水,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四、不用盛过生水产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
五、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加工过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六、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七、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八、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