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事件的调查及其真相

发表时间:2010-05-05 阅读次数:1127次
     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后,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组织大四学生进行了一项武汉三镇的地沟油状况调查。调查到的情况触目惊心:职业地沟油回收者将地沟油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出售,回流餐桌。
  有报道称,“何东平教授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相当于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被多家媒体转载。
    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但否认曾提及每年全国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
何东平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说,自己没有对全国的地沟油状况进行过调查,也没有说过有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而所谓医学研究成果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毒性百倍于砒霜”的说法也是失当的。地沟油不健康,但人们不会每天都在餐馆中食用它,百倍于砒霜的说法夸大了它的毒性。
业内人士认为,饭馆用地沟油并不划算。
   “一般情况下,地沟油和普通油无法区分,进货时难免上当。中型餐馆都是到集市上进油,大酒楼会有供货商专门送货,油都是用白塑料桶封装,没有品牌、生产日期、厂家等,油的质量好坏不易判断。”特级厨师冯鹏说,他参股的一家中型餐馆(面积约1200平方米)刚刚宣布倒闭,过去一年中,他全权管理着这家餐馆,此前他还在多家大酒楼中担任过总厨、高管。
    “就算有地沟油,饭馆也是受蒙骗的。”冯鹏为笔者计算,一个中型酒楼每月用油800斤左右,好油每斤3.7—4元,便宜油每斤2.7—3元,在油上打主意,每月省不到千元。此外,使用地沟油并不能节约成本。比如水煮鱼,正常油一般会反复使用,如果是地沟油,下次就用不了,反而不划算。
     冯鹏认为,地沟油现象虽存在但极少见,恶炒没任何意义,反而会转移注意力。“在餐饮行业中,有些问题比地沟油严重得多。以烤羊肉串为例,很多都掺假了,甚至在某些地区,真用羊肉的反而是‘凤毛麟角’。此外,在一些菜品上,该用通脊的地方改用后臀尖等,虽然不影响健康,但也属于欺骗消费者。”
    冯鹏认为,路边摊上也许会用地沟油,但没有证据,不应妄加推断。
    在冯鹏的餐馆,“收潲水的”每月会来掏一次地沟油,交100—200元,据说被用来“做肥皂”,至于最终去向如何,他也不太清楚。
何东平表示,目前,餐厨废油脂的鉴别及掺伪监测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因此,寻找一套有效的鉴别监控办法,对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增加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何东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据了解,目前,在何东平教授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倡导下,今年起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将分别建造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每天还能生产25吨生物柴油和40万立方米沼气。
地沟油说法的风行,带有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即:信息越多,人们判断力反而下降,反而更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事件。一方面,这是互联网特性所决定的,在互联网平台上,信息发布成本极低,很容易形成“三人成虎”的效应;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被不断“加工”,越来越像真的,最后连发布方都无法判断真伪了。
    地沟油事件即如此,开始只是专家谈存在这一现象,继而“10%”、“100倍”两个数字被加进去了,接着就有人自称是“厨师”、“总管”,开始揭“行业内幕”,后来者为吸引眼球,不断添加“猛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便越来越极端,最终,已没有人再去关心事实真相如何了。
    地沟油是小事,但热炒背后呈现出的非理性令人担忧,“专家”的几句话、两个荒唐的数字,就能让这么多人信以为真,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岳进 整理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食品质量网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