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3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持续了数天的崇明自来水水质异常事件昨日有了初步的调查结果。崇明县政府昨日透露,根据对水源、制水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取样监测分析的结果,县内陈家镇水厂水源苯酚超标(注: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的重要原料)。
昨日21时左右,崇明县更新信息称,水厂取水口河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家庭水龙头水质均已达标,自来水已可以饮用。
污染源调查仍在进行
从本月20日上午10时开始,崇明水务部门便陆续接到市民来电,反映自来水有异味。21日,崇明县政府通过其官方微博首次对居民反映的自来水异味情况作出回应。其表示,因近期咸潮入侵,导致崇明部分地区的自来水水质受到影响。这种结论的依据是,往年崇明岛受咸潮影响颇多。
昨日,崇明县有关部门更新信息称,此次引起崇明县内部分居民家自来水水质异味的污染源是挥发性酚。崇明县政府介绍,收到市民来电后,县水务局派人赶赴现场查勘,对原水水源、制水过程、出厂水水质等各环节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发现陈家镇水厂取水口水源样苯酚测定值为8微克/升,而国家标准限值为2微克/升以下,初步认定该原水水源苯酚超标。
经确认,此次水质影响波及崇明县内陈家镇、中兴镇、向化镇、前哨地区,共10万左右居民。由于目前崇明岛内的企业大多没有挥发性酚的排放,因此水务部门无法确定该物质的来源,污染源调查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为了改善水质,水务部门采取了投放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调整制水工艺等方法,尽快恢复水质。截止到昨日上午11时,水务部门在陈家镇水厂取水的水样苯酚测定值已经在2微克/升以下,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为安全起见,卫生专家仍建议居民在饮水、煮饭、烧菜时暂时选用桶装水或瓶装水。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