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董振杰) 日前,《法制晚报》接到线索称,在大兴区北臧村镇皮各庄二村存在一个桶装水生产企业——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记者应聘进入这家企业进行暗访调查发现,其为逃避上级检查和即将到来的3·15媒体监督,改为夜里偷着开工。
该厂生产的4个不同品牌的、号称来自玉泉山水系等产地的产品,都是由村内自来水加工而成,且在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恶劣。该厂不仅卫生许可证已过期,产品的QS码(食品生产许可证)也“张冠李戴”,套用了其他厂家的信息。
2月18日中午,法晚记者根据线索人提供的信息,来到大兴区北臧村镇皮各庄二村这家名叫“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的企业。令人吃惊的是,这家企业和记者在2013年12月30日前后曝光的一家生产假冒伪劣酱油、醋、料酒的调味品企业,仅有一墙之隔。
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位于村北的一条胡同内,厂子的铁门破旧生锈且紧闭着,院里养了一只大狗,听见生人的脚步,会不住吠叫。院外并未悬挂任何标识。
听到有人叫门,一名自称姓李的五十多岁男子(以下简称李老板)开了门。“我们厂子正招工呢。”李老板介绍说,真正的老板不在,他是替人看管这个厂子(事后证实,他就是该厂的法人代表),这里的活儿很简单,就是灌装桶装水,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到下午5点半左右下班。
面对记者的应聘,李老板并未过多怀疑,只是问了下是哪里人,甚至没有问姓名,关于身份证明、食品生产企业必需的健康证类证件都未提及。
“这两天镇里派人正检查呢,你要是想在这里干活,今天晚上来试一下。”李老板说,隔壁有家调味品生产企业,因为造假问题在春节前被政府部门关停,“他们不光到那家老厂子查,还到这里查,连相邻的其他厂子也查。”为躲避政府部门的检查,他决定从当晚开始夜间开工。
在李老板的办公室内,贴有一张该厂的产品调价通知,写着每桶水的售价:京洲麦饭石1.8元、京洲山泉2元、一品京洲3元、京洲香山(纯)6元、京洲香山(矿)6.5元、奥滢5元。李老板称,除京洲香山是从别的厂子拉过来的,剩下的都是在这里生产。
2月18日下午5点多,李老板带着记者来到车间,这里机器正轰鸣着工作,车间内只有三名工人。两名女工和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正在干活。
李老板说,那名男子姓张,是车间主任(下称张师傅),其中一名女工是老张的媳妇(下称孔大姐),另一名女工姓刘(以下简称小刘),厂子里一共就这几名工人,另外还有两名专门送货的司机。
生产过程
1 刷桶 一池水最少洗出500个桶
张师傅带着《法制晚报》记者观摩了一遍厂里的生产流程,贴标—刷桶—包装。如果旧有包装齐全,则直接开始刷桶。碰上收来的桶贴着其他厂子的标,则要揭下来开始换标。
在对一些集中收来的水桶换标时,记者看到,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四五十个品牌的水桶,既有名牌,也有一些只写着一个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生产地址语焉不详的杂牌。
在两个放满水的深约1米、长1.5米、宽1米的池子里,扔着几个回收来的水桶。小刘和孔大姐正在进行刷洗。张师傅看着记者试刷了一个,马上就开始纠正:“这样刷太慢,要是计件的话,你一天能挣几个钱呀?”
只见张师傅拿起一只水桶,左手摁着桶身,右手用刷子和毛巾围着桶随意擦了几下,然后朝桶里面灌了些水,使劲一摇晃,桶口朝下,将水倒出,“只要桶内没有绿毛就行。”张师傅在一分钟内刷了四五个桶。
记者询问清洗池内是否放了消毒液、洗涤灵之类的消毒液体。小刘说,根本不用放。
她称,虽然有时这些回收来的桶内会有苍蝇、烟头之类的东西,但都是用这里的水简单清洗一下。只有碰上油污较多实在刷不掉的水桶,才使用洗涤灵。而且,无论清洗多少桶,一天都不会换水,只是在下班时才会放掉。
在2月22日夜里,小刘在刷桶时发现,一个桶底部有两个指甲盖大的铁锈,怎么也刷不掉,最后还是放进了待灌装的水桶中,“实在刷不掉的只能这样。”
清洗出的桶,大家只是随意地放在地上,随着清洗出来的水桶越来越多,堆得越来越高,桶就四处东倒西歪,和地上散落的垃圾接触到。
此外,刷洗时,灌进桶里的脏水根本来不及完全倒出来。在灌装时,这些残留的污水大多就会和新水混在一起。
在卧底的六天内,记者统计,最少的一晚刷了约500个桶,最多的一晚刷出约800个桶,而水一直未换。
净化车间 一直没用过
清洗完水桶后,记者以为下一步就是将桶拿到车间烘干消毒。在紧挨着灌装水龙头的地方,有一个写着“千级净化车间”“风淋室”的小房子,还有一个窗口写着“水桶出口”字样,但这里却从来没有将桶放进去净化过。
“这都是摆设,做个样子,从来没有用过。”女工小刘说,她来这个厂子一年多时间,也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净化车间是干什么用的。
对此,李老板解释说,这是一台自动灌装设备,已经坏了,所以搁置不用。对于桶装水产品的消毒问题,李老板说,生产出来的水都是已经消过毒了。至于如何消的毒,他并未作过多解释。
2 水源 所用水都是村里自来水
清洗完水桶之后,下一步就是拿到灌装车间直接装水,然后包装贴上防伪码。
李老板毫不讳言,生产所用的水源是村里的自来水,因为怕气温低水管被冻上,这些日子村里每到晚上7点多就会停水,“幸亏我老早在罐里存好了水。这是村里打的180米的深层水源,我们再经过细沙、活性炭、树脂等几道程序的过滤之后,就可以灌装了。”
记者看到,储水车间内有8个约2米高、直径1.5米的储水罐,里面储存有大量自来水。据张师傅说,正常情况下,这8个罐可以灌出500桶水。要是村里自来水停水早了,就只能灌500桶,停得晚了,就可以多灌几百桶。
这些自来水加工出来的水,在桶上的标签上,则写着“来自玉泉山水系”、“天然饮用水”等字样。
3 净化 滤网用了4年多 一直不换
作为新人的记者,在连续几天内都被要求学习灌装。
记者看到,储水车间内竖着4个写着活性炭、树脂字样的白色长条形细高罐体。据张师傅说,这些都是厂里的水处理设备,将水在这里过滤一遍进行软化,然后再流到灌装水的水管中。
记者询问有没有对里面的活性炭、滤网之类进行更换,张师傅说,他在这里干了四年多,从来没有换过。
就此问题,一家在怀柔深山里有生产基地的名牌桶装水外资企业销售负责人王先生解释说,生产纯净水的滤网等设备需要定期更换清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质不会出现问题。
且生产桶装水不光是设备的问题,还有重要的是水源。“小型工厂也可以花钱买到设备,但水源选择地要求在周围一公里内是没有人烟的,如此才不会存在污染问题,而且开采的应是深层地下水。”王先生说,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只能在一些居民区使用自来水或者开采浅表层水源使用,号称矿泉水,其实都是欺骗性宣传。
4 灌装 桶盖不洗 带着怪味儿直接用
经过简单净化之后的水,靠机器吸附,直接通过水管流向灌装车间。只要打开水龙头,直径5厘米的水管里就有大量的水流出来,下面放上水桶接水。
接完水后,在往水桶上装塑胶瓶盖时,记者将一个瓶盖拿到鼻子下面闻了一下,一股难闻的胶皮味道扑面而来。这些桶盖未经过任何清洗,从蛇皮袋里倒出来后,直接就盖在水桶上。
水桶灌满后,记者将桶滚向几米外的一个挨着地面的窗口处,小刘坐在旁边,熟练地用脚踩着桶盖处。见到水桶后部上翘,她将一个崭新的塑料薄膜袋套在桶身上,一桶崭新的饮用水就有了雏形。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管是对待刷好的桶,还是对已经灌装好的水,大家都是手脚并用,经常踢来踢去。等孔大姐再烫上防伪标后,这桶水就此完工,客户来了之后就运到各自经营的商店、水店。
5 包装 QS码套用其他厂家 卫生许可已过期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的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才准予生产。根据市场准入标志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贴或加印QS标志,没有这个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记者看到,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所出产的产品都有醒目的蓝白相间QS标志。京洲麦饭石、一品京洲桶装水商标上的生产许可证号上,QS编码为110006010062。记者登录中国QS查询网发现,这是北京市丰台区高立庄村东一家饮用水生产企业的许可证号。
奥滢、京洲山泉桶装水的QS编码为131006012362,在中国QS查询网上记者查询发现,这是属于河北固安北义厚村华油采四联柳泉矿泉水厂的。
对此,记者咨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查询,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QS编码与商标上所写的地址明显不同,若是QS编码跨地区使用,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是工作人员并未查询到这些信息。
另外,生产食品类相关产品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记者发现,在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老板李汉高办公室内,悬挂的编号为京卫食证字(2008)第110115-007433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上,有效期限为2008年7月21日至2012年7月20日。也就是说,该证在一年半之前已经过期。
据李老板统计,这几天里,每天的销量是六七百桶。他说,等到夏季天热的时候,每天能售出1000多桶。张师傅也向记者证实,他在这个厂干了四年多,夏天是桶装水销售旺季,每天都要生产1500桶左右。
“天一亮就有人过来拉货,来晚了就没了。”李老板说,没货的时候,这几天他都是让这些客户晚上8点(该厂的夜班是从下午4点开始)之后过来,这时已经生产出来一部分产品,可以先让他们运走销售。
对于产品的质量,进货的人都心照不宣。一名前来拉水的店主笑笑说:“这里的水,能会多好呀?一块八一桶进货,卖五块,便宜,瞎喝吧。”
“主要在大兴区销售,每天都有不少店主来这里拉水。因为要是厂里送货的话,每桶都要加一块钱的费用。”李老板说,这些水会运到村里、周边小区和一些公司里。
记者在皮各庄二村内的一家小超市门口,见到了福品源饮用水厂生产的一品京洲、京洲麦饭石等桶装水。店主说,只要拿着任何桶装水的水桶来换,每桶水的售价是5元钱。
2月24日晚9时许,记者跟踪一辆进货车发现,该车将货物运向了离皮各庄二村约两三公里的一个名叫北高各庄的村子。在一家小超市前,该车停了下来,开始卸货。
张师傅也向记者介绍,厂里的水平常就在大兴区卖,最远送到房山良乡。
一样的水 贴出中高低4个品牌
2月19日晚,厂子共灌装了品牌为京洲麦饭石、一品京洲、奥滢的三种水。记者发现,这三种水都是同一个水管、同一个地方灌装出来的。而在产品的商标上,却写着“来自玉泉山水系地层深处的水源”、“京洲天然饮用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等。
对此,小刘见怪不怪地说,厂里总共生产京洲麦饭石、一品京洲、京洲山泉、奥滢这四种水,其实水并无不同,它们的区别就是水桶不同,导致售价不一样。
麦饭石都是四处收购来的杂牌桶拼凑的,所以便宜些,一桶1.8元,该水销量最大。奥滢的桶比较好,都是新的,所以贵些,出厂价5元。一品京洲和京洲山泉售价则为每桶2元、3元。
另外厂子里还有一种叫做京洲香山的水,售价最高,每桶6.5元左右。据李老板说,这是从外厂进的水,所以成本高,售价高。对于自己厂子里生产桶装水却还要从外面进水,李老板解释说,这是因为客户的口味不一样,有人就喜欢喝这个水。但记者随后却在厂里发现了一些京洲香山桶装水的蓝色桶标。
追访
该厂曾遭“毁灭性打击” 如今又开了
在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官网上,记者发现,福品源水厂曾经遭到政府部门查处,而且是“毁灭性打击”。
2011年6月的消息显示,群众举报,北臧村镇皮各庄二村村北有一处制造假冒桶装水的黑窝点,不仅制水条件恶劣,而且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出行。北臧村镇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镇工业办、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稽查小组,对该窝点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此次共查抄“麦饭石”、“京洲山泉”两种假冒伪劣桶装水579桶、商标150余个。
在该网站公布的图片上,一手点着香烟的李老板正在查抄后的执法文书上签字。
政府多次检查 骗说没开工
2月19日下午5点,《法制晚报》记者正在厂里干活,碰到几名携带相机的人前来检查。
李老板事后告诉记者,这几名检查人员是北臧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带队的是所长,“他们问我是不是还在生产,我说只是刷一下水桶,已经停工了。”李老板说,所长告诉他,北臧村镇的镇长是新调来的,年前因为相邻的调味品厂被记者曝光后已经受到影响,“当时法制报(注,法制晚报)的记者进到酱油厂去拍照了,镇里赶紧来查抄。出过一次问题了,不能再出。所以镇里很是紧张。要是再出现问题,估计镇长就干不成了。3·15期间,上级要求厂里停业。其实查抄调味品厂时,他们就想捎带着拆这儿的机器,我没让拆。”
李老板告诉记者,在记者卧底的这6天里,北臧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共派人来了三次,“每次我都说没开工。”本版文并摄/记者 董振杰
来源: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