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夏天是吃小龙虾的季节,餐桌上的小龙虾是否干净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记者从昨天上海市公安局食药品犯罪侦查总队获悉,近期警方破获了一起4人非法使用农药捕捞小龙虾案件,最高日捕“毒龙虾”数百斤。
下药日捕数百斤龙虾卖到菜场
近日,上海奉贤公安分局根据线索,在奉贤区金汇镇农民街某农贸市场内查获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陶某等4人。
犯罪嫌疑人陶某等4人自今年多次以来用农药,在金汇镇齐贤地区的河道里抓龙虾。“他们使用一种中等毒性的农药,经过稀释后,滴入河道中,使小龙虾短暂昏迷,浮上水面。”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些昏昏沉沉的龙虾捞起来后,放到清水中漂洗一下,中毒不深的龙虾就会“满血复活”,他们将这些龙虾出售到奉贤区金汇镇农民街173号齐贤农贸市场内。“收获大的时候,平均一个人一天能捞到上百斤。按照现在市场价三十一斤来计算,获利不菲。”
据陶某等人交待,他们4人是亲戚,从今年年初起就开始开始用农药在河道内捕捞龙虾。警方将收缴的“毒龙虾”送往有关部门鉴定,确定内含农药为禁止使用的氰戊菊酯。
据民警介绍,这种农药不仅危害水生物、破坏水质,对人体也有较大伤害。中了毒的龙虾就算是清水浸养也不能彻底解毒。“氰戊菊酯是一种用作农业和公共卫生的杀虫剂,可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在水生物捕捞作业中被明令禁止。”
目前,警方尚未接报有人因食用龙虾引发身体不适。但长期食用这种用农药诱捕的龙虾,积累到一定量后可能会因中毒而引起呕吐、流涎、神经过敏,严重时震颤以及全身痉挛。陶某等人目前已被奉贤公安局刑事拘留。
氰化物毒杀流浪狗卖给饭店
除了“毒龙虾”,奉贤警方近期还破获了一起毒杀流浪狗案件。犯罪嫌疑人杨某等4人自2014年年底在奉贤区金海社区用掺了氰化物的鸡骨头毒死流浪狗,并卖给当地的饭店,经过加工后销售给客人食用。警方在杨某家中查获“封喉”毒药20多盒,经鉴定为氰化物。而饭店老板在明知狗肉有毒的情况下,依然收购、贩卖,同样也被警方抓获。现杨某等4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办案民警表示,狗被氰化物毒杀后,氰化物滞留在肉内。即使被煮熟,人食用了也有氰化物中毒的可能。
“食品安全犯罪呈现明显的网络化和新型化趋势。”据上海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侦查总队副总队长陈锦彪介绍,这两起案件凸显出新型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陆续查获了加工销售过期、回收食品、使用‘垃圾肉’制售猪肉馅、使用工业烧碱泡发鱿鱼、销售疫区牛肉及使用含罂粟壳成分调味料加工销售小龙虾、麻辣烫等案件。”陈锦彪表示,互联网、通讯、物流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犯罪活动更加快捷、更加隐蔽,犯罪团伙将“产、运、囤、销”等环节跨省、市进行已逐渐成为常见形态。为此,警方始终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今年全市公安部门已集中侦破食品刑事案件1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9人。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