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5期中国科协主管的杂志《科学中国人》刊登的封面人物是:“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先锋”史贤明教授。《科学中国人》是中国科协主管、与《科学美国人》相对应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重要的影响。食品安全技术创新先锋是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史贤明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史贤明教授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专项核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兼职。
史贤明教授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研究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分子生态学规律,对我国主要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分布消长进行调查、鉴定分型,建立数据库,对食源性致病细菌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揭示部分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机理与规律;研究开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食源性致病细菌快速自动检测技术,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降低检测成本;开展食源性致病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为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国标方法的更新提供依据;研究我国几种主要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的标准化技术,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2007年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同时,他在搭建食品安全研究平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成立了食品安全相关的三个研究中心,并拥有较高的知名度。2001年4月,史教授成果举办我国第一个大型食品安全国际会议“第一届中美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研讨会”,聚集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2004年。史教授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签署“部市合作协议”的准备过程中与主管领导积极沟通,在他的建议下,在上海建立“食品安全国家工程技术工程中心”被纳入“部市合作协议”的内容,该中心已于2005年12月在上海正式筹建。200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领导下,史教授和其他同仁共同努力争取,由我校1938届校友陆伯勋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著名教授)捐资300万美金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该中心正逐渐成为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安全研究和培训机构。2007年5月史教授作为组委会主席,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食品安全国际论坛”,来自十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食品安全研究专家和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此后史教授还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要国际会议和论坛,为中外食品安全研究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研究水平做出了贡献。
撰稿人:上海交通大学农生学院 刘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