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大媒体相继报道了8月下旬新疆和田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当地村民结束一天斋戒后集体用餐,约150人吃了含有防冻剂(乙二醇,ethylene glycol)的醋后中毒,11人死亡,包括一名6岁儿童,一人危殆。此外,北京也有数十名工人疑因食用处理不当的四季豆中毒。这些事件更使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再蒙阴影,引起公众和多国媒体的关注,并被美国联合通讯社、澳大利亚通讯社、法国新闻社等多国家的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导致这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装醋的桶曾用来储存防冻剂,而新闻发言人称,至今尚未调查清楚用装防冻剂的桶来装醋是人为疏忽所导致的偶然性食物中毒,亦或是由生产商罔视法规大量生产的问题醋。
在8月引起轩然大波的另一起醋事件——“勾兑醋”,让“陈醋”背后的潜规则浮出水面:市场上95%的陈醋都是加入了工业醋酸、添加剂和水勾兑而成。“醋”事件紧紧跟随在“蓝光猪肉”、“染色馒头”、“膨大剂西瓜”、“有毒豆芽”、“重金属大米”、“硫熏银耳”、“健美猪”等等颇有大名的事件之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危机,迫使中国政府在2011年7月召开的上海游泳世锦赛前,向国际公布了一个“dope-free restaurant guide”,用以指导国际人士在上海哪些饭店吃饭能够吃到放心安全的饭菜,避免在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三年前让30万婴幼儿致病的三聚氰胺事件,2年前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没能让全国引以为戒,摆脱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我国政府虽然下大力气打击非法企业,关闭了约5000家食品生产企业,拘捕了约2000违法人员,但行政体制内积弊,不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违法成本低廉所造成的无约束的唯利是图现状,食品安全事故必将持续发生。如国内混乱无序、浑水摸鱼的所谓“有机产品”,使美国农业部(USDA)在8月31日发布了中国有机食品安全预警, USDA警告说来自中国有机食品安全认证存在虚假、欺诈、违规标识、以非有机产品冒充有机产品等市场欺诈行为。
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它不仅是管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更需要有效的市场监控及准入机制,才能对内保障百姓最基本的生存素材健康,肃清行业流弊,重塑民族品牌信心,才能让国际对中国食品放心进口,成为一个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食品安全强国。
供稿人: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