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根据我国最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和健康营养的需求,在今年“两会民意调查”中,“食品安全问题”高居前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食品产业界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我有幸得到机会由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派遣,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食品安全培训,在培训期间我受益良多,所以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我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 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想要寻求及时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先正确了解和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我国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丑闻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不安全食品几乎可以跟人为非法添加、非规范操作的食品划等号。这种认识不但局限了食品安全的范围,也造成了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
   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就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概念而言, 食品安全中是不存在零风险的,没有绝对的“安全”食品。只有把有害物质或因素量控制在适当保护水平(ALOP)范围内,小于等于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这个食品才是相对安全的。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而产生的必然发展阶段。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食安问题是化学性污染导致的事件,美国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和法律规范正是在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911之后,在200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生物恐怖主义防治法》法案 ,增强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机制,并将食品安全检测提高到空前的高度。
   最后,食品安全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其涵盖了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等多个方面。我相信随着食品科学和规范体系的不断进步,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非常规食品安全现象一定会得到控制,甚至消失。政府和企业应该全面掌握威胁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长远的角度减少和消除常规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 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评价食品的安全性、设立食品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政策这些都需要以科学为依据。美国FDA目前采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我国也于去年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这种方式是通过科学的统计和推断,判断一种食品的风险系数,对于风险过大的食品提前做好管理和监控,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性情况,是一种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
   食品安全问题是因人而异,因国家、地区而异的,不同的饮食习惯,烹饪手法,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控制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FDA的风险评估中微生物的评估是重点之一,因为他们饮食习惯生食占很大比重,所以食品中的微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对而言我国的饮食则以熟食为主,微生物造成的疾病也相对较少,而人为添加的非法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化学物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风险管理和交流则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采用适合于我国的管理方式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治理。
三.深入普及食品安全常识
   从食品安全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我认为政府在强调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也应该倡导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常识的了解。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弱势群体,面临购买食品时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受到媒体过度夸张的影响。消费者同时也是风险管理者,我们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向管理者提供正确的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做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减少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对自身和优质企业的伤害,以减少优质企业被淘汰的市场恶心循环。

   美国FDA今年即将出版名为“Ensuring Safe Foods and Medical Products Through Stronger Regulatory Systems Abroad”的书,力图倡导各国通过加强更加规范的和强大的食品、药品规范体系来推动食品安全的发展,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相信结合各国国情,建立更规范的食品安全体系必将是全球食品安全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食品检测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改善,我们定能迎来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食品消费市场!

  作者:刘墨楠


学者简介
刘墨楠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宣传部负责人
1983年出生,2010年11月毕业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获得农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研究方向:1. 有机农业动、植物种养殖技术,有机食品标准体系。2.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以及龙头企业发展战略研究。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行政职责:负责中心的网站建设,食品安全公益培训,中心会议事务以及宣传推广活动等。
Email:liumn@sjtu.edu.cn Tel:021-34205758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