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最快速、最有效、最强有力的救援措施,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 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第一时间的救援工作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地震后带来的次生灾害也不容忽视,救援过后食品安全问题变为首要问题。
此次雅安地震正好处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高峰期,此期间的温度与湿度利于细菌生长系列或产生毒素,再加上灾后环境卫生下降,腐烂物质增多,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易感性增高,大量人员流动等,增加了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危险性;同时地震后基层疾控系统往往也受到重创,物资储备受到影响。此时,灾区群众要从自己做起,积极开展自我预防,然后等待专业疾控人员介入,争取避免传染病流行。
一、 保持清洁——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1) 烹饪食品后、餐前、便后,必须用肥皂水洗手;
(2) 不要生吃被水淹过的食品,也不要在被水淹没的地方加工、处理、烹饪食品;
(3) 烹饪食品前,清洗并消毒手和所有器皿的表面;
(4) 防止昆虫、害虫以及其他动物接触厨房以及食品;
(5)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
(6) 粪便等排泄物应远离食品加工区域(分开厨房和卫生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对孳生蚊虫的积水,可以用敌敌畏等进行消毒,同时,可以投放一定的灭鼠饵料,避免老鼠造成疾病传播;
二、 生熟食品要分开——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 将生肉、禽肉及海产品等与即食性食品分开;
(2) 动物屠宰区与食品加工区必须分开;
(3) 生食品污染过的器具等用前必须先消毒;
(4) 食品保藏时,食品原料(未加工)与加工后的食品必须分开放置;
(5) 避免被不安全的水污染:食品加工用的水也必须是可饮用的或者煮沸过的;
三、 食物应煮透——彻底消除致病微生物
(1) 食物应煮透,特别是肉、禽以及海产品等;
(2) 汤类食品用前必须加热沸腾并保持至少15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汤类所有食物内部的温度达到70℃以上;
四、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藏食品——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1) 烹煮好的食品应及时食用,不要将其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个小时;
(2) 食用分配得到的烹煮好食品时,食品再次加热的温度应不低于60℃;
(3) 如果受灾地区电力供应尚未恢复,易腐烂的熟食品或食品原料由于不能保存在冰箱中,应及时丢掉,不能食用。
五、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原材料——防止污染
(1)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或加工处理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如通过加热沸腾或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
(2) 蔬菜食用前应清洗后烹煮,水果食用前应先削皮;
(3) 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或贮存水,并使用干净的器皿分装所贮存的水;
(4) 选用新鲜的、合乎卫生标准的食品,丢弃受损的、变质的或发霉的食品。
除了上述个人卫生方面,灾区群众还应积极承担防疫职能,在发现周围亲属、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并保持良好和正确的心态。
地震后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甚至暴发,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预防,大规模传染病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周围亲属等出现的小的传染病,只要治疗及时,也完全不会造成流行,不必因此过于紧张。
作者:施春雷
注:部分信息摘自史贤明主编的《灾区食品安全手册》。
学者简介
施春雷,博士,副教授。 1977年4月出生,2006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及微藻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靶点的发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专项课题“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国家863课题“原壳小球藻叶黄素代谢网络的改造”、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二期建设”;现主持上海市重大专项“城市猪肉产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子课题、上海市科委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食源性致病李斯特菌检测的内控标准物质研制”、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食用农产品检测技术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子课题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青年教师启动基金项目“原壳小球藻叶黄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等5个课题。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在GenBank中登录新基因8个;参编专著2部;参与申请发明专利8项。2006年7月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食品微生物快速自动检测技术培训中心奖励基金,赴美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食品微生物快速自动检测技术培训班。2007年组织举办了第三期“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培训班”。2008年参加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并作分组报告。2009年赴泰国参加第一届国际食品微生物分子方法研讨会暨培训班。
Email: clshi@sjtu.edu.cn Tel: +86-21-3420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