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筑山先生答记者问

  今年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8月3日,该公司给记者发来《恒天然关于质量问题的提醒》邮件,称“恒天然集团就涉及2012年5月在其一家新西兰工厂生产的三批次特殊类型的浓缩乳清蛋白的质量问题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该消息引起我国乳制品市场的一片动荡和不安。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前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就本次恒天然事件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
 
问:请问您是否特别关注过本次恒天然毒奶粉事件?
答:我之前不太了解这件事,但是刚刚花了一个小时事件浏览了相关新闻。现在对于本次事件有所了解了。
 
问:您认为本次恒天然污染事件显示出什么问题?
答:本次事件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企业,包括世界一流的食品企业。同样,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消费者的事情,消费者应当学会如何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政府和企业带来百分之百的安全食品。
 
问:在恒天然污染事件发生以后,新西兰政府立即采取了紧急公关活动。您如何看待新西兰政府的行为?
答:乳制品生产占据了新西兰四分之一以上的出口市场。作为岛国,出口对于新西兰经济而言至关重要。政府自然对于本国高品质乳制品生产的形象极力保护。所以说采取危机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问:您认为本次事件对于全球乳品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在短期内,本次事件会对全球乳品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恒天然的股票价格也下跌了很多。几大食品企业均声明他们的产品中不含有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粉,以说服消费者放心购买他们的产品。
 
问:恒天然的畜牧业不仅仅在新西兰,同时也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恒天然非常感兴趣与其出口国的牛奶企业进行合作。您对于这种合作模式有何看法?
答:跨国公司欲将其产品推广至中国和其他国家,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在目标市场附近建造生产工厂,以节省运输成本。这种做法非常普遍,我认为这会使农民和当地食品行业受益,但是同时,这也会对国内同领域的企业面临竞争冲击。
 
问: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供应商,恒天然丑闻可能会导致蝴蝶效应并使消费者陷入全球危机中。您认为企业扩张会增加风险么?
答: 大部分的食品安全时间都是相对短暂的,可能不会对跨国公司的市场扩张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问:中国将近80%的乳制品原材料均来自于恒天然的供应,这可能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危机。您认为通过本次事件中国应该吸取到什么教训?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答:对于任何食品而言,其供应商应多元化,不能依赖同一个供应商提供超过一半的产品。中国的食品企业正处在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过渡的阶段。我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食品企业必然会从本次事件以及其他事件中吸取教训,发展成为大型企业。
 
问:中国长期以来受到食品丑闻的和其食品问题的困扰,如今国外供应商也陷入麻烦。什么才是乳制品产业质量安全问题的核心?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答:没有什么食品是永远100%安全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是一个风险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降低风险因素。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继续在全球发生。任何国家和任何食品行业都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随着世界食品贸易的增加,不同的食品安全规定和要求等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跨国食品企业已经成立了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来帮助全球食品公司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问:您对于乳制品质量安全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担忧?
答:我相信在未来乳制品生产还会发现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
 
 另外,关于本次事件我还有三个想法。首先,本次事件是由恒天然报告,而不是由政府检测机构和消费者投诉而引起的。恒天然对于问题进行了最快的反应,并采取召回措施以使危害最小化。大部分的发达国家的主要食品企业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希望中国的食品企业也能从中学习。第二,召回产品是浓缩乳清蛋白粉而不是婴儿配方奶粉。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潜在毒素含量是非常低的,并没有被检查的报道。第三,肉毒杆菌是一种毒素,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进行肉毒杆菌的研究和预防。低浓度的这些神经毒素现在被用于医学治疗,甚至用于皱纹治疗(BOTOX)。因此,一切问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非常高兴你写信给我询问我的意见。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努力希望国内的媒体能够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以前获得科学的事实,这表明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进步。
 
  来源: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整理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