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食用保健品

有报道称,在我国1928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消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五分之一的消费数额在5000元以上。因此有种说法,中国供需两旺的市场,当属老年人保健品市场。曾以节俭著称的中国老人,为何一掷千金,痴迷于购买保健品?

 

老年人因消息闭塞,缺乏关爱,缺乏科学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使得老年人经常被流行观念误导,从而成为被欺诈的高危群体。社会应提高保健品销售陷阱,帮助老年人提高警惕性和科学的认知,应使老年人及迷信保健品的消费者认识到关于保健品的几个误区:

 

1. 保健品能够治愈疾病?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相关办法,已经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锚点者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只能充当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的。因此,任何声称有治疗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保健食品都是虚假的。

 

2. 保健品可以当饭吃?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人们调节身体机能,补充身体营养,首先要从饮食搭配入手,比如平时注意鱼类、蛋类、奶类的均衡营养搭配,保证身体营养均衡。对正常人来说,只要一日三餐膳食安排合理,摄入的营养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就不需要吃。而对一些体弱多病或者比较劳累的人来说,可以在医师或者营养保健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适量服用一些保健品。

 

3. 保健品多食无害?保健食品并非“食用无害”,各种营养素过量摄入都会造成身体不良反应,轻则影响吸收,重则引发疾病。如,钙质的过量摄入会造成结石,而每日维生素C的摄入量上限为1000毫克,长期过量摄入存在中毒风险。


当然,认识到保健品的这些误区之后,也不能将保健品全盘否定。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可以遵医嘱适当摄取。在选择保健品时应注意: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您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要注意产品的禁忌,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规律的作息,合理膳食,摄取新鲜水果等食物,多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这些才是最科学的保健。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刘墨楠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